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院教师周余姣和黄晓霞应邀参加“文化多样性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
2025-08-04 15:31  


2025728—30日,“文化多样性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联合主办。我校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作为协办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天津市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周余姣教授,中心副主任黄晓霞老师受邀参会。来自全球23个高校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青城,共同探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多样性传承与创新,文化数据赋能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与文化治理问题。

1 “文化多样性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合影

7月28日晚,周余姣教授参加了“亚太地区数字人文教育协作委员会筹备会议。7月29日上午开幕式上,由亚太地区23所高校及5位国际学者共同倡议发起的“亚太地区数字人文教育协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我校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作为成立时间最晚的数字人文研究机构,有幸成为首批机构会员之一,周余姣教授代表中心上台接受会员证书。该委员会发布了“‘五个一’行动计划”,包括建立区域教育机构共享名录、启动学生数字人文成果巡展、构建师资知识图谱、共研数字课程资源、搭建跨国教学平台等5项重点举措,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数字人文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2  亚太地区数字人文教育协作委员会”会员证书颁发仪式

此次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专题讨论两个环节,包括数字素养培育与数字人文前沿、科技遗产与数字人文、古籍与数字人文、数智时代全媒介传播、数字人文赋能新兴文化产业、北疆文化智能应用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6个专题分会场,体现了数字时代下多样的文化阐释格局。

7月29日下午,周余姣教授主持了“古籍与数字人文”分会场,并在汇报开始前举办了《古籍数字人文研究》集刊启动仪式。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董杰教授、天津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子源、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位通、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杨静、天津古籍出版社编辑李立然、我校古文献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晓霞老师以及分会场全体参会学者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本集刊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董杰教授和我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教授担任主编,周余姣教授担任副主编,黄晓霞老师担任编辑部主任,由天津古籍出版社自2025年起出版,每年出版两辑。

3  《古籍数字人文研究》集刊启动仪式

7月30日上午,在“科技遗产与数字人文论坛”分会场上,黄晓霞老师作了《中国传统手工纸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的报告,阐述了传统手工纸本体建模与知识图谱构建的过程,并结合实例分析开展手工纸的知识关联、知识检索、知识发现等应用研究。周余姣教授与其指导的2024级图书情报专硕(古籍保护方向研究生徐朝晖合作作了《数字人文时代古农书辑佚的方法与思考》的联合汇报

4  黄晓霞老师论文汇报

5 周余姣教授与徐朝晖同学论文汇报

7月30日下午,在大会闭幕式上,周余姣教授对“古籍与数字人文”分会场进行了总结。

6 周余姣教授进行分会场总结

通过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我院进一步加强了与海内外数字人文教育机构及研究学者的深入交流和通力合作。天津师范大学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也将依托《古籍数字人文研究》集刊,为古籍数字人文研究工作者搭建优质交流平台,尤其关注青年学者的前沿性成果、突破性观点,深化对中华典籍的研究,促进数字人文技术的利用,推进古籍保护与文献学、科技史、数字人文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纵深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