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张志清与周余姣受邀参加第二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
2025-07-22 21:20  



202571618日,第二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宁夏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我校讲座教授、我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教授,我院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周余姣教授受邀参会。


1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主旨报告环节,张志清作了《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需求与学科建设》的主旨报告,分析了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关联,指出古籍保护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工作技能、较宽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职业伦理。他认为古籍保护学本身是交叉学科,涉及人文、管理、理工、非遗技艺和艺术等学科,而古籍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重点关注古籍保护学与文献学、数字人文学、传播学、典藏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此有必要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级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高等院校共同协作,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综合平台,满足社会对各层次古籍保护人才的需求。


2  张志清教授作报告


周余姣在本次会议的高等院校分论坛作了《厚植基础 交叉创新——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报告。她汇报了我院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人才的培养现状,包括招生规模、开设课程、实习实训、协同育人、志愿服务、考察交流、就业去向等,提出我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表现在:理论方面以大文献学教学为基础,注重对地方文献、专科文献(如中医药古籍、易类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实践方面以古籍编目与修复为重点,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学术成果方面建设了多个发表平台,全面托举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跨学科、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3  周余姣教授作报告


通过参加本次论坛,我院代表我校与全国古籍保护业界、学界就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未来,我院将持续探索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编纂教材,丰富教学案例,深化实践教学,改善教学方法,为推动古籍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奉献力量。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