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上午,我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教授在图书馆十楼报告厅主讲了一场题为《我怎样写书作文》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李华伟教授主持,我院教师、图书馆青年馆员及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到场聆听。

图1 讲座宣传海报

图2 姚伯岳教授讲座中

图3 讲座现场
姚伯岳教授首先介绍了自身几十年来学习、工作、出国访问的丰富经历及丰硕的学术成果,随后以影响其一生的北大金开诚教授的治学名言“看为基础、想为主导、落实到写”为引,系统分享了学术研究与写作的深刻体悟。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九大核心展开:
第一,学问之道在勤于思考。他强调思考贯穿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学生时代的知识积累、工作中的实践探索,还是教学中的互动启发,皆需以思辨为核心。第二,学问之要在及时总结。他结合国内外工作经历,指出总结是学术进步的阶梯,需通过反思提炼经验与不足。第三,学术写作须明义理。他以所著《版本学》的三个版本为例,阐释学术写作需逻辑严谨、义理清晰。第四,学术写作要有真情。他通过致敬沈津、魏隐如、饶毓泰、王重民等学界前辈,强调学术研究应蕴含真挚情感与人文关怀。第五,学术写作要有意趣。他以《黄丕烈评传》一书为例,提倡学术表达需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以激发读者共鸣。第六,学术写作要有情怀。他结合图书馆对私人藏书、馆藏古籍的保护实践,呼吁学术研究需承载文化传承的情怀。第七,学术写作要有功效。他以北大图书馆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建年份和原址的考证为例,阐释学术研究要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功效。第八,小文章要写出大手笔。他通过分别为汪帆女士、沈津先生的著作作序为例,展现短篇写作中见格局的功力。第九,要敢写大文章。他围绕古籍保护的学科建设与传承性保护的课题,鼓励学者勇于挑战大课题,推动学科发展。
讲座尾声,姚伯岳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如何与古人共鸣、如何对待学术研究的低谷期等话题展开互动。李华伟副院长总结指出,本次讲座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引,更激发了在场学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我院可以举办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讲座也是校社科处专门组织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坊九场系列讲座之一。